中新社上海1月12日电 (记者 许婧)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正在给上海带来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该如何应对?正在此间召开的2023年上海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出谋划策。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大型城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委员们注意到,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养老护理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才仍存在数量短缺、专业能力不强、社会地位偏低、流失率较高等诸多问题。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及鼓励第三方参与养老事业,但因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监督机制不成熟,服务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在质量和数量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养老服务的发展。”上海市政协常委林建康说,上海社会老龄化加剧,具有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病并存的特点,加上疫情冲击,社会对更多元、更精准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建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上海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情况严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严重影响年轻人、高职业能力人员的就职意向。
眼下,居家养老是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上海正在全面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旨在更好满足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的护理需求。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调研发现,目前上海为“长护险”老人提供服务的大多为家政养老护理员,他们普遍知识层次较低、实操能力不足,家政养老培训内容难以应对日常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对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建议,探索发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建立技能培训专项政策扶持制度加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养老护理职业化发展。民建上海市委会则建议,优化护理员入职一次性补贴政策,在录用具有专业护理技能、高学历享受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对录用35岁以下、尤其是高学历专业护理技能年轻人的一次性补贴额度。
近期,上海官方也出台新政,希望加大补贴力度吸引更多高学历和年轻人加入到养老行业,补充养老从业人员的缺口,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提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的上海,将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着力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
“构建以养老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手段的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上海市政协委员刘宇表示,建议充分和深入发挥大数据价值,挖掘老年人的需求,为智慧养老提质增效;针对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结合经典软件需求方法和AI技术,形成研究者、产品研发者和老龄用户三者协同分析的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需求规范说明书范本和应用场景案例。
林建康则提议由官方牵头,组织社区广泛调研老人的各种疾病及需求,通过大数据与社区医院及养老院互通联动,为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服务。(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