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防快讯 > 正文

串珠筑梦“彩虹”:“蜷曲姿态”背后的生命热情|今日看点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4-18 11:46:07

(李晨)将珠子穿入鱼线,打结、交叉、拉紧,组合成叶子、花瓣、翅膀等图案,再发挥灵感设计造型……记者见到李红燕时,她正在客厅沙发上制作手工挎包。一把剪刀、几袋亚克力珠、几串鱼线,这些看似平常的材料经李红燕之手,摇身一变成为造型精美、构思巧妙的工艺品。

居住在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的李红燕是一名“90后”,因先天性脑瘫走路不稳,四肢及手指无法伸直。

图为李红燕在制作串珠工艺品。 李晨 摄

“在我7、8个月时,父母训练我走路,发现我无法直立。”李红燕说,家人带她在上海、北京各大医院求医,然而得到的回复都是无法治愈。


【资料图】

生命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对于李红燕而言,助她“升起”的力量之一便是手工串珠。

2014年,李红燕与家人在上海生活。在城隍庙游玩时,她第一次见到了串珠手工艺品。“那是一个挂件,珠子亮晶晶的,在阳光下闪着光。”李红燕仍记得9年前那个手工艺品的模样,“当时我特别喜欢,想买下来,但价格太贵了。”

图为李红燕用双手将珠子穿入鱼线。 李晨 摄

回家后,李红燕仍念念不忘,便网购了“同款”。收到快递的她傻眼,“我买的不是挂件吗?怎么是一包珠子和几串鱼线?”询问客服才知道,自己买的是材料包。

本来是一次“乌龙”,却成为李红燕开启手工路的钥匙。“您可以试着做一下,我们有视频教程。”客服的话让她跃跃欲试,她按照视频步骤,开始学习穿珠引线。

“最开始难免磕磕绊绊。”因为双手蜷曲,很难控制手指,常人能1秒穿珠,李红燕可能要花3秒甚至更长时间。最小的珠子只有2mm,光对准口就得很久,在学习串珠的各种走线法时,也得一直反复拆、不停试。

直到将材料包的所有鱼线用完,李红燕才基本掌握了串珠的基础教程。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她开始购买更多的材料包,挑战更多高难度作品。

“南瓜盒大功告成,给自己鼓掌。”“玫瑰花完成,本来是单色,我改良成双色。”“新作品,终于挑战成功!”每完成一个作品,李红燕都特别激动。9年来,小到果篮、零钱包、笔筒,大到门帘、灯笼、中国结……她就像玩“闯关游戏”一样,拥有一件件“战利品”。

图为李红燕制作的中国结与十字绣串珠作品。 李晨 摄

“她从小就喜欢看爸爸做木工。”李红燕母亲说,当看到女儿醉心于这些漂亮珠子时,她特别支持,“它们似乎有魔法,能让女儿从早做到晚。我问她累不累,她总回答‘没事,我很喜欢’。”

“妈妈你好棒,这个花篮很漂亮。”李红燕女儿菲菲(化名)是最忠实的粉丝,她写了一篇名为《心灵手巧的妈妈》的作文,“我因妈妈而骄傲。”菲菲在文中写道。

改良后的收纳盒,能装纸巾还能装文具;会变形的汽车模型,能容纳生活杂物……在家人的支持陪伴下,李红燕大胆创新、不断制作出各类原创且实用的作品,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填满小家,也填满了自己心灵。

2018年,李红燕回到老家重庆忠县,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为李红燕链接就业岗位,并邀请她到培训班教学,让更多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众学会手工串珠。

图为李红燕制作的红灯笼。 李晨 摄

“特别兴奋,还有点紧张。”第一次当老师,李红燕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脑海里反复预想着教学场景。直到走上讲堂,摸着熟悉的珠子,她才放松下来,游刃有余地为台下学员讲解。

2021年5月,李红燕来到重庆。前几天,当地社区联系到李红燕,邀请她指导居民学习手工串珠,李红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有人喜欢手工串珠,喜欢我的作品,我会很开心,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李红燕说,她希望让更多人爱上手工串珠,在一线一珠的编织过程中,感受到坚定与美好的力量。她相信,在政府政策关怀下,新就业形态迸发让更多残疾人有多元的职业选择,去积极拥抱生活、走向明天。(完)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